当一辆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奔驰S级,月销跌到连700台都不到,我们该唏嘘它的失宠,还是该重新审视这个时代对“豪华”的定义?
曾几何时,S级是政商人士车库里的标配,是提车要加价、等车要三个月的“硬通货”。可2025年8月,官媒数据显示,这款D级旗舰仅交付不足700台,排名滑落至第三,甚至被自家的迈巴赫S级反超。这背后,不是产品力的崩塌,而是一场关于价值、预期与现实的拉锯战。
价格,是最直接的导火索。高息高返政策叫停后,S级的优惠缩水。入门款S400L商务型,落地价仍要八九十万元;而真正走量的S400L豪华型,轻松破百万。这个价位,宝马7系顶配740Li都能拿下,奥迪A8L更是大幅让利。消费者开始算账:我花百万买一台奔驰,买到的究竟是品牌光环,还是一台“特供”2.5T六缸发动机和两块大屏?
更致命的是,自家兄弟“抢饭碗”。曾经加价30万都难提的迈巴赫S480,如今一百四五十万就能落地,性价比瞬间凸显。那些原本在S450L 4MATIC前犹豫的老板,直接一步迈入“双M标”阵营。迈巴赫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,而是触手可及的体面——谁还会为“普通S级”多掏几十万?
当然,也有人吐槽这一代S级设计“没灵魂”,少了上一代的威严与气场。但别忘了,2023年同样是这套设计,还能加价卖到月销2600台。设计或许影响喜好,却不是销量跳水的主因。真正的寒意,来自外部——经济大环境的冷却,正悄然重塑高端消费的逻辑。
奢侈品、高端化妆品、豪车,无一幸免。老板们的预算收紧了,出手不再豪迈。一辆车,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或身份象征,更是一笔在不确定时代里的“风险投资”。当信心不足时,谁还会为一个标多付几十万?
可即便如此,S级在国内豪华D级车市场,依然稳坐头把交椅。它的内饰依旧惊艳:NAPPA皮包裹、64色氛围灯、OLED中控屏,科技与奢华的融合,仍让对手望尘莫及。它卖的不是发动机,而是一整套“ Mercedes-Benz 式”的仪式感。
但问题来了:当经济复苏的信号若隐若现,下一代消费者更看重个性与体验,而不是“老板座驾”的标签时,S级还能靠什么打动人心?是继续堆料,还是彻底重塑品牌叙事?豪华的定义,正在被重新书写,而S级,能否再次引领,还是沦为旧时代的注脚?
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